2011年,全区贫困村有3条(分别是飞来峡镇的黄口村、龙埗村和清华村),困难户6878户1475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帮扶户721户2680人。
自2008年底全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全面铺开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省市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汪洋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指示精神,按照省、市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推动全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1年我区登记在册的黄口、龙埗、清华3条贫困村和干部帮扶的721户贫困户2680人可基本实现脱贫。贫困村脱贫率100%,可帮扶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现将我区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相关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今年以来我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确保2012年实现定点帮扶任务目标”的要求,我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强化措施,加大力度,从人、财、物方面全面倾斜,掀起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高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九个抓”:
一是抓规划统筹,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对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区党政“一把手”坚持亲自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亲自组织、亲自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年初,我区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清城区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方案》,迅速召开了全区扶贫开发工作大会,明确提出了“全区3条省级贫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稳定达6万元以上,确保在册和新增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以上”的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时对今年全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各级各部门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把扶贫开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落实专门的帮扶干部,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帮扶干部负责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抓任务分解,明确帮扶责任。年初,我区对全区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困难户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把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纳入了“低保”或“五保”,由政府负责救助,并确定了新增帮扶户38户和巩固脱贫帮扶户683户共721户作为干部的帮扶对象。 把全区登记在册的3条贫困村和721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进行了全面分解,依照省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安排了63个区直单位,2087名干部进行了结对帮扶,明确了区四套班子成员和各街镇、各部门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各街镇、各部门根据区的安排,也分别对各自负责的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逐一指定了对口帮扶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员,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
三是抓资金投入,夯实经费保障。2009年,2010年我区财政分别安排100万元、200万元专门设立了扶贫互助资金。今年,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把扶贫互助资金增加到300万元,主要用于帮扶困难村级项目发展筹资、农户发展生产所需资金、设立帮扶户救助专项资金、特困户危房修缮补助资金以及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和扶贫培训等费用支出。列入省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计划的,每户由省财政补助10000元、市补助3000元、区财政补助3000元、街镇补助2000元以上。区慈善会安排扶贫济困日捐赠资金271万元按每户1万元标准扶持我区271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针对3条贫困村的经济项目在省扶持每村25万元的基础上区财政给予每条村10万元,区慈善会给予扶贫济困日捐赠资金每村15万元的扶持。同时,明确发文规定,在省、市财政补助的基础上,对每条贫困村,对口帮扶单位继续给予资金上的帮扶;对每户贫困户,每年由区财政给予300元、所在街镇给予500元、帮扶干部最少要支持200元共1000元作为生产扶持资金。目前,这些帮扶资金已基本到位,其中黄口、龙埗、清华3条贫困村的对口帮扶单位已分别筹集到帮扶资金12万元、7.7万元和16.4万元。此外,全区各级各部门通过开展扶贫济困日活动,2010年募集到1300多万元,2011年2200多万元扶贫济困款。各项帮扶资金的落实到位,为全区扶贫开发工作的纵深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抓帮扶措施,落实脱贫项目。按照省、市的要求,我区对3条贫困村派出了驻村工作组。各帮扶单位和广大帮扶干部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也分别深入到对口帮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开展帮扶工作,与贫困村、贫困户协商,谋划经济项目,共同制定了帮扶工作计划和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并在村内进行了张榜公布。按照帮扶工作计划和年度项目实施方案,各帮扶单位领导和广大帮扶干部经常进村入户进行指导,协调解决脱贫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各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村入户帮扶均不少于2次,班子成员进村入户帮扶均不少于1次,对口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均不少于4次,驻村干部到村到户累计工作时间均不少于230天。在各帮扶单位和广大帮扶干部的大力帮扶下,3条贫困村和721户帮扶户的脱贫项目顺利推进。其中清华村、龙埗村通过利用各级帮扶资金,今年分别增加投入资金35万元改造闲置厂房出租增加村集体收入,龙埗、清华村实施注资当地华侨农场合作改造闲置厂房出租、种植哈密草等项目集体经济收入可确保每年达到6万元以上;黄口村增加资金35万元入股金丰纺织漂染定型厂,黄口村通过注资与金丰纺织漂染定型厂合作经营固定分红、养殖水牛和种植油菜花等项目集体经济收入可确保每年达到12万元以上。
五是抓技术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我区认真组织了农用技术人员下乡辅导活动,把增强农村群众科技意识,促进农村科学种养水平提高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工作上来。今年举办沙糖桔、冬瓜、蔬菜等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免费培训班8场(省级贫困村黄口、龙埗、清华各培训贫困户2场),培训种植、养殖户617人次,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科学种养水平;举办扶贫干部业务培训2场,培训干部48人次。
六是抓规范管理,健全台帐资料。我区对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各项台帐资料从一开始就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由区扶贫办牵头进一步健全完善了贫困户的档案资料,做到户有卡、村有表、镇有册,建立起了动态管理档案。同时,又严格按照省扶贫网的标准,高规格建立了清城区扶贫信息网站,将3条省级贫困村和721户帮扶户的基本情况、帮扶单位、责任人、帮扶措施、帮扶内容、帮扶成效等信息录入网站实行电脑管理,并与省、市扶贫信息网进行连接,同步更新。此外,还明确要求各帮扶单位建立完善帮扶台帐,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并由村负责人、贫困户主签名确认,明确要求各驻村干部建立完善驻村工作制度、如实记录驻村工作内容,推动全区扶贫开发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七是抓好老区建设工作。区每年财政安排100万元完善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对全区16条革命老区村在食用水安全、村道硬底化和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调研。着眼民生,重点解决涉及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抢抓国家加大通村公路建设扶持力度的机遇,加快贫困乡村公路的提等升级,解决路不通和路面通行能力低的问题。
八是抓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我区坚持把宣传发动贯穿于开展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报纸、电视、电台、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利用挂横幅、贴标语、发送手机短信等形式,全方位、立体化大力宣传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我区开展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做到“电视有图像、电台有声音、报纸有文字”,使扶贫开发工作家喻户晓,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开发的浓厚氛围。
九是抓考评督查,促进工作落实。我区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目标管理,作为各街镇、各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实行失职问责。同时,还建立了工作督查制度,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的重点督查内容,定期督查,定期通报,有力地促进了全区扶贫开发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效。
一是基本实现了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的目标。目前,我区清华、龙埗、黄口3条贫困村通过上马经济项目,年集体经济收入已达6万元以上,稳定实现了脱贫目标。721户贫困户通过广大帮扶干部的帮扶和自身的努力,人均年纯收入超过3000元,年内可基本实现脱贫目标。
二是明显改善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今年省下达我区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计划80户,目前已竣工74户,完成建设改造住房6000多平方米,在建6户300平方米,预计12月底前可基本完成;贫困村农户用上安全卫生饮用水达100%;镇到村公路全部实现了硬底化,自然村全部通了机耕路,其中300人以上大自然村全部实现了硬底化;大自然村全部实现了通电、通邮、通讯、通电视广播;贫困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教育、医疗、公共卫生等各项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已100%纳入了低保、五保,100%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贫困村的贫困户60岁以上老人100%参加新农保或社保;贫困户适龄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没有出现因贫困被动辍学的情况,考上高中和高等院校的贫困户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没有考上高等院校的高中毕业和未能升高中的初中毕业贫困家庭子女,本人有意愿的也100%能进入技(职)校培训。全区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三是有力提高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能力。在政策扶贫、物质扶贫、资金扶贫的同时,我区更注重开发式扶贫和智力扶贫。通过大力加强贫困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制度等措施,有力提高了贫困村“两委”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通过免费举办沙糖桔、冬瓜、蔬菜等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召开专场招聘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措施,有力提高了贫困户家庭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能力。
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的扶贫开发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贫困村和少部分贫困户还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教育引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有些已脱贫的农户因灾、因病、因家庭变故等原因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使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办法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对这些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我区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2012年工作设想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事关区域协调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接下来,我区将紧密依靠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把全区的扶贫开发工作推上新的更高的水平。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决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衡量各级各部门执政能力和执行力的高度,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实行问责,查漏补缺,全力确保今年内实现所有贫困村和登记在册的贫困户脱贫的工作目标。
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发动。做深做细各项基础工作,督促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继续进村入户加强宣传发动,引导贫困村和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等依赖思想,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快脱贫奔康步伐。
三是进一步发挥资金效益。督促有关部门用足用好区政府设立扶贫互助资金,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上马新的脱贫项目。指导各贫困村、贫困户充分利用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支持的扶贫资金,加快自身的发展。主动协调市有关部门统筹做好扶贫济困款的使用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效益。同时充分发挥区扶持老区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的效益,改善老区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综合运用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物质扶持、产业扶持、科技扶持、智力扶持等多种手段,大力探索创新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的思路办法,不断巩固和扩大全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果。继续管理使用好帮扶户救助专项资金。2011年7月成立帮扶户救助专项资金,资助解决我区帮扶户因天灾人祸、特殊疾病突然造成家庭困难及贫困学生入学读书难问题,维护家庭稳定,保证帮扶户在出现意外时能得到补偿使其生活及其子女接受教育能够得到基本保障,减少返贫率。
五是加快推进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2009年底全区调查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962户,2010年完成改造120户。2011年安排资金改造351户。2012年我区计划安排资金改造351户,进一步改善我区低收入住房困难户居住条件。
六是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坚持把扶贫开发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继续大力加强贫困村和革命老区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快速改变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落后面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